首页
万达娱乐代理返点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万达娱乐代理返点 > 新闻动态 > 面见伟人后,田中角荣对外相说:我即使再过30年也不可能超过他

面见伟人后,田中角荣对外相说:我即使再过30年也不可能超过他

发布日期:2025-04-13 12:34    点击次数:73

田中角荣于1918年5月4日出生在日本新潟县,是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他曾担任日本众议院议员,并在1972年7月7日至1974年12月9日期间出任第64届和65届日本首相。此外,他还曾担任大藏大臣和自民党总干事长等职。

1972年,田中角荣成为日本首相,但1976年因涉及金钱政治丑闻被迫辞职。随后,洛克希德事件导致他入狱服刑,然而他在服刑期间仍以高票当选众议院议员。1989年,他决定退出政坛,选择在家隐居。1993年12月,田中角荣因病去世。

这位日本政治界的重量级人物,其人生经历堪称非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执政期间成功推动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与正常化。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前往中国访问,这一举动标志着美国改变了以往对中国采取的对立和排斥态度。通过此次访问,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显著提升,开启了两国交流的新篇章。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结束了双方长期的隔阂,也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华盛顿对华态度的突然转变,让一向紧跟美国脚步、对中国持敌对立场的东京当局陷入了尴尬境地。这一政策调整来得太快,日本政府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迫重新审视其对华战略。长期以来,日本在外交上一直唯美国马首是瞻,如今却发现自己被晾在了一边,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这种局面让日本决策层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必须迅速调整策略,以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外交变局。

为了不落在美国后面,尼克松访华后不久,日本佐藤内阁就向周恩来总理传递了消息,表示佐藤首相希望亲自访问中国。然而,周恩来以佐藤政府言行不一为由拒绝了这一请求,并明确指出中日谈判不会以佐藤为对象。原因是佐藤荣作是日本右翼政治家岸信介的弟弟,他对中国的友好姿态只是为了迎合其背后的支持者。

1972年6月17日,佐藤荣作政府结束了任期。7月7日,被誉为“带着计算器的推土机”的田中角荣成为日本新一任首相。这一事件引发了日本社会的广泛,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向田中学习”的风潮。

作为首位非贵族背景的首相,他被日本民众视为打破传统、带来新气象的希望所在。人们期待他能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变革。

田中角荣一上台就明确表态,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是他这届政府的首要任务。他在首次公开讲话中强调:"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必须加快与中国建交的步伐,积极推动和平外交政策。"这位新上任的首相以实际行动回应了民众的期待,将中日关系正常化作为执政重点。

田中角荣的主动姿态,赢得了我国政府的认可。双方通过多种渠道展开交流,秉持着寻找共同点、保留分歧的理念,迅速在关键议题上取得共识。

在田中内阁组建仅仅三天后的7月10日,周恩来就委派孙平化带领上海芭蕾舞团前往东京。表面上这是一次文化交流演出,实际上孙平化此行还承担着重要使命——作为周恩来的特使,向田中角荣发出正式访华邀请。

周恩来指示孙平化,要把握机会,直接接触田中角荣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他要求孙平化向田中传达自己的邀请,希望田中能访问中国,就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磋商。这一行动旨在推动两国高层直接对话,为双边关系的改善创造条件。

1972年7月25日,田中角荣担任日本首相不到三周,就安排了他的密友、公明党领袖竹入义胜前往中国,讨论他本人访华及中日恢复外交关系的事宜。周恩来在7月27日至29日期间与竹入义胜进行了三次会谈,双方就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原则进行了深入交流。

8月11日,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向我国代表团表示:"我与田中角荣首相一致认为,现在是日本领导人访问中国、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最佳时机。"

在讨论中日关系正常化时,田中角荣曾简单提到:“中日关系改善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望。那时中国人总说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只是在关键时刻做了决定,并付诸实施。”

现实状况比他描述的要复杂得多,远非他口中那般简单轻松。

在启程前往中国之前,他接到了不少极右翼人士的电话,警告他不要踏上中国的土地,否则可能会遭遇和浅沼稻次郎一样的命运。

浅沼稻次郎是日本著名的左翼政治家,长期致力于推动中日友好关系发展。他曾于1957年和1959年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接见,就中日关系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作为日本社会党的领导人,浅沼稻次郎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日本应与中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然而,他的这些进步主张引起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强烈不满。1960年10月12日,浅沼稻次郎在东京日比谷公会堂发表演讲时,遭到极右翼分子山口二矢的刺杀,不幸身亡。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日本政坛,也成为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针对极右势力的威胁言论,首相府内部传出担忧声音,认为田中角荣的安全状况极为严峻,甚至到了需要依靠直升机才能离开首相府或警视厅的地步。

尽管如此,田中依然决定前往中国,并未因右翼极端势力的潜在威胁而退缩。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带领代表团飞抵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现场气氛友好热烈。

田中角荣抵达钓鱼台国宾馆后,双方领导人按照传统进行了简短的相互介绍与交流。在谈话过程中,田中角荣特别强调了两遍:"我在54岁就当上了日本首相",话语间流露出明显的自豪与成就感。

在田中角荣表现出自负态度时,周总理从容应对。尽管比对方年长二十岁,他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平静地说道:"我在51岁时开始担任中国总理,至今已有23个年头了。"这番话语既展现了周总理的沉稳气度,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资历与经验,充分彰显了其外交智慧。

此后,田中角荣在公开场合再也没有发表过类似言论。

田中角荣曾向秘书感慨道,周恩来是他心目中真正的政治家,全球无人能及。他形容周恩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杰出人物,不仅在行政领域表现出色,更在革命和战争中展现了非凡的领导力。周恩来与国民党的激烈斗争,以及双方多次对彼此的生死判决,都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硬汉。田中角荣的这番话,深刻表达了他对周恩来卓越外交能力和独特政治魅力的由衷钦佩。

下午,两国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首轮正式会晤。

周恩来总理对这一提议持支持态度,他认为两国可以在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再通过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来巩固双边关系,而不必在建交时就采用条约的形式。

大平正芳外相表示,"中日关系正常化不会影响日本与美国的同盟",希望中国能够理解这一立场。对此,周恩来总理给出了出乎日方意料的回应:"日美关系的问题,这是日本自己的事情。"周总理的答复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干涉日本与美国的关系,这个问题应当由日本自行处理。这一表态既体现了中国对日本内政的尊重,也表明中日建交不会以牺牲其他双边关系为代价。两位领导人的对话反映了当时中日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务实态度,既着眼于双边关系的改善,也兼顾了各自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位。

首轮对话取得了圆满成功。

傍晚时分,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主持了一场欢迎晚宴。这次活动旨在为来宾提供交流平台,增进彼此了解。宴会厅内布置典雅,气氛庄重而温馨。周恩来总理以主人的身份,热情接待了各方宾客,展现了中国的礼仪之邦风范。这场晚宴不仅是一次外交活动,更是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为促进国际友好关系搭建了桥梁。

周总理首先发表了开场致辞。紧接着,田中角荣在讲话中提到:"此次行程,我搭乘飞机从东京直飞北京,深刻体会到中日两国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不仅体现在地理位置的邻近上,更反映在双方长达两千多年的深厚文化交流中。"

话音未落,大厅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田中继续道:"过去十年,中日关系走了一段令人惋惜的曲折道路。对于我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诸多困扰,我在此郑重致歉,并深刻反思。"

田中刚说完,桌上的人就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周恩来总理轻轻蹙眉,考虑到田中角荣在场,没有立即提出异议。

在第二天的会谈中,周恩来总理对田中首相前一天晚宴上的发言提出了批评。他指出,田中在讲话中用“添了很多麻烦”来描述中日两国过去的历史,这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周总理强调,“添麻烦”这个词在中国通常用于形容小事,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极其严重的罪行,绝不能用这种轻描淡写的说法。毛主席曾多次强调,要区分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日本人民,中国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因此,用“添麻烦”来形容那段历史是不恰当的。

对于周恩来的指正,田中角荣表达了复杂的心情并致歉。他解释道,“添了麻烦”在日本文化中意味着真诚的道歉,同时也承诺未来不会再犯类似错误,并表达了寻求谅解的意愿。他提到,虽然许多日语词汇源自中文,但他不确定中文中是否有完全对应的表达。如果有更合适的词语,他愿意根据中国的习惯进行调整。

27日晚上8点半,周恩来和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以及官房长官二阶堂进三人。

1972年初,毛泽东与五位外国领导人进行了会晤,但唯一一位获准全程陪同的只有基辛格,当时他是尼克松总统的助手。

此次毛泽东特意安排大平正芳外相与二阶堂进官房长官共同出席,明确展现了他对日本政府在中日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展现出的真诚态度的认可。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中方对日方积极姿态的重视与肯定。

毛泽东看到田中首相一行人进来,立即上前与他们握手致意,笑着说道:“欢迎你们到来,我这个大官僚主义者,现在才见到你们,有点迟了。”

毛泽东的一句轻松话语,瞬间缓解了三位初次见到这位伟人时的紧张情绪,让他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毛泽东随后向田中询问道:“你跟周总理有没有发生争执?”

田中首相面对毛泽东直白的询问,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一时之间竟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看到这情况,毛泽东风趣地表示:"有点争执很正常,世上哪有不拌嘴的事,不打不相识嘛。"

田中首相随后礼貌地回应道:"尽管之前有些争执,但主要问题已经妥善处理完毕。"

毛泽东笑着问道:“难道争吵解决了问题,大家就不再争了吗?”他的笑声爽朗,瞬间化解了紧张,让整个会面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

毛泽东继续询问:"田中先生,你们对'造成困扰'这件事是怎么处理的?"

田中首相表示:“我们打算遵循中国的传统习俗进行调整。”他态度真挚地表达了这一想法。

毛泽东对此明确表示:“仅仅用‘添了麻烦'这样的措辞,年轻人根本不会买账。在中国文化里,这种说法就像不小心把水洒在别人裙子上时随口说的客套话。”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迅速就自己的失误及后续改进方案向毛泽东主席进行了说明。他详细阐述了问题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表达了诚挚的歉意和积极的整改态度。

毛主席提到这个问题后,接着谈到了田中首相的访华。他表示:“你们这次来北京会有什么结果,全世界都在,尤其是苏联和美国特别在意。他们心里肯定不安,担心我们在背后策划什么。美国更是不舒服,为什么呢?虽然他们今年2月来过中国,但到现在还没建交,而你们却走在了前面。有些事情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达成一致,但如果双方真心想解决,也许几天就能搞定。”

毛泽东的言论使田中角荣意识到,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连日来积压的紧张情绪也随之缓解。

毛泽东在讨论中日关系时,特别强调了双方长久以来的历史联系。他指出:“中日之间的交流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最早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东汉时期。”

田中首相笑着回应:“因此,我们常被告知中日之间的交往已经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

周恩来随即接过话题,提到:“主席每天都要翻阅大量的文件和书籍,你看他面前堆了这么多书。”

毛泽东对书籍的热爱溢于言表,他曾坦言:“我对书籍的痴迷已经到了无法割舍的地步,书就是我的精神食粮。大家可以随意翻阅。”

田中首相和另外两位官员站了起来,走到书架前,认真地挑选了几本书,慢慢地翻阅起来。他们仔细地摸着书页,认真地研究着书中的内容。

会谈结束后,毛泽东将一套六册线装版《楚辞集注》赠予了田中角荣。他表示:"田中首相,时间仓促未能备好其他礼物,这套书就作为我的见面礼送给你吧。"

田中首相对此深表谢意。关于毛泽东主席为何选择赠送《楚辞集注》给田中角荣,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毛主席可能希望通过《九辩》中的“麻烦”一词,向日本访客传达中国人对该词的理解。这一举动或许意在加深两国间的文化沟通与理解。

事情的真相如何,恐怕只有亲历者自己心里清楚。

在酒店里,田中角荣的情绪一直难以平静。他对大平正芳外相坦言:“你可能在20年后达到毛泽东的水平,但我即使再过30年也无法超越他。”

田中角荣回忆起与毛泽东的接触时表示:"毛泽东给我的感觉很不一般,他既是思想家又是文学家,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和普通人不太一样。"

即便这些评价只是展现了毛泽东主席非凡品质的一小部分,但依然足以彰显他作为一位伟人的独特魅力。

毛泽东和周恩来推动的中日邦交正常化,标志着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成功实践。这一重大外交突破促使日本政府调整了对华敌对立场,顺应了两国民众期盼友好交往的共同心声。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更为中日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和平对话与协商,双方成功化解了长期存在的矛盾与分歧,为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日关系正常化在国际舞台上引发了显著变化。作为全球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改善不仅重塑了区域格局,也对其他国家的对华政策产生了连锁反应。这一外交突破在促进亚太地区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为全球和平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两国关系的缓和减少了区域紧张局势,为周边国家提供了更安全的发展环境。此外,这一事件也展示了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可能性,为国际社会处理类似争端提供了有益借鉴。

#百家说史品书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